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韭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

    信息发布者:李洁品
    2017-08-16 22:32:08    来源:麻栗坡县政务网   转载

       韭菜灰霉病又称白色斑点病,是冬春保护地韭菜的主要病害。主要在叶正面或背面生成灰褐或白色小斑点,由叶尖向下发展,斑点扩大后呈菱形或椭圆形,逐渐连片,直到叶尖端5—6厘米全部枯干。湿度大时,表面密生灰色或灰褐色的绒生状霉层。该病大多在春节前后收获第二刀后严重发生。轻则减产20—30%,重则减产50%以上,病叶伴有霉味,品质下降。  

      一、发病规律 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。第二年春天,在适宜的条件下,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,分生孢子侵染叶片,引起田间最初发病。在发病的部位上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通过气流传播蔓延。到了夏天,菌核越夏,秋末初冬扣棚后,又侵染发病为害。病菌生长的温度是15~30℃,产生菌核的适温27℃左右,相对湿度75%以上时开始发病,相对湿度93%以上时发病严重。塑料棚栽培,由于通风不良,日夜温差大,容易结露,棚膜滴水、叶面结露有露水,为病菌提供了致病条件。一旦发病,扩展迅速,发病严重。种植抗病品种,如铁苗发病轻,若种的是感病品种,如汉中冬韭发病重。重茬,施肥不足或施氮肥过多,植株生长弱,病势加重,浇水过多,湿度大,通风不良,光照不足,发病也重。    

      二、防治措施  

      1.选用抗病品种。生产上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,如平韭4、雪韭王、791等。  

      2.培育壮苗。培养壮苗养好根能增强韭菜的抗病力,对防治灰霉病有很大作用。因此,要加强夏秋季栽培管理,适量浇水追肥,减少收割次数,培育壮苗。  

      3.适时通风,降温降湿。适时通风,降低棚内温度和相对湿度,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措施。通风时间、通风口大小因韭菜生长强弱和外界气温而异。收割后或外界气温低时通风时间晚些,通风口最好用天窗,这样可防止“扫地风”引起温度急剧下降,产生冻害。  

      4.水肥管理。扣棚前施足底肥,浇足底水,以后可根据墒情临时补水,小水勤浇,不要大水漫灌,浇水时顺沟少量浇水,浇后适当通风,保证棚内不结露珠。浇后及时中耕,保持土壤疏松干燥,保证棚内适宜的温湿度,可减轻发病。  

      5.注意田园清洁。扣棚韭菜一般要收割三次,发病田每割一次就要剥下很多病叶,为避免病原的积累,要及时将病叶集中起来,带出棚外销毁。  

      6.化学防治。发病初期用50%多菌灵500倍液和50%托布津500倍液交替喷雾,每次收割后盖土前喷一次,连续用药2—3次,可收到良好效果。  

     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